阻力運動與年齡、性別差異(上)
- Rick Chen
- 2021年6月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-讀書心得-
第7章-阻力運動與年齡、性別差異(上)
-兒童&青少年-
在成熟階段或青春期階段,
利用『生物年齡』來評估會比較好。
測量包括:
骨齡、身體成熟度或性成熟度。
(第二性徵發育程度)-
📌特別負重類的活動可以產生壓迫性的力量,此類的身體活動有益於『成骨生長』,是骨頭再生和生長的必要條件。但,前提需要在『兒童營養均衡、正確訓練動作下、肌肉肌腱保持該有的彈性』的況下。-#兒童訓練年齡訓練年齡(兒童接受阻力訓練的時間長度)
會影響阻力訓練的適應;肌肉獲得的逞度會受到之前適應程度影響。📌
肌力體能教練,必須依據每位兒童的成熟度、
訓練年齡與特殊需求,設計個別化的訓練方式。EX:和有訓練及經驗的青春期相比,肌力體能教練必須使用不同的個體之間教學技巧,引導沒有訓練經驗、自信心水準低且易缺乏動機的兒童參與訓練。-#肌肉與骨骼的生長📌
剛出生的兒童其肌肉量佔比約體重的25%,
而成年人約佔體重的40%。
📌雖然女孩子在青春期肌肉量也會持續的增加!
但是由於『賀爾蒙的差異』,增加速率會較慢於男孩。
此階段 #兩性 肌肉量的增加是屬於每一條『肌纖維的肥大』,而不是『增殖』。
-📌
骨頭生成發生在骨幹,
位於長骨的中央及生長軟骨中。兒童的生長軟骨位於:
✅骨骺版(生長板)
✅關節表面
✅肌肉/肌腱單位所附著的骨凸.-#肌力的發育變化如沒因為『阻力運動』與『死亡』的影響,女性最高肌肉量大概發生在16~20歲之間,男性約在18~25歲之間。
-📌
肌肉的生長曲線與肌肉量相似,一般而言,『未受訓練』的女性最高肌力通常發生在20歲時,男性約在20~30歲之間。-📌
青春期前期的兒童在短期(8~20週)
力訓練之後,肌力大約可增加30%~40%,
文獻指出,最大肌力可進步範圍從10%~90%。而增加肌力的主要原因:💪
『神經因素』為主要原因,
而不是肌肉肥大。-在「性成熟階段」之前,
不可以期待兒童對訓練的反應或所學的技術,會與成人的效果相同。
(除非他們的神經已經成熟。)
-📌
影響兒童的肌力表現主要是『神經系統』的發育情形。神經系統發育時,可以改善平衡感、敏捷性、肌力與爆發力的技術。-📌
生理功能與生物年齡關西較為密切,
在一段時間訓練後,早熟兒童所獲得的肌力,
可能會比同性別而晚熟的兒童來的高!!!早熟兒童體型趨近於
『中呸型』=較為有肉且寬的肩膀或『內呸型』=圓而寬的肩膀。晚熟者則趨近『外胚型』=消瘦且身高高的。-#生長高峰速度青春期生長暴漲階段,在這階段青少年運動員,
⚠️可能會增加受傷的機率。女生約在12歲,男生約在14 歲。但,研究指出,當「訓練強度與訓練量適當的話」,
男孩與女孩所增加的肌力可以超過生長與成熟的影響。🆙-‼️在這階段骨骼相對較為脆落,
關節周邊的伸肌群與居肌群之間會有肌肉不平衡狀態。而連接快速生長骨的肌肉肌腱也『相對較為緊繃』。這些都是『過度使用傷害』的危險因子。
📌
避免過早參與專項化訓練!
鼓勵兒童多參與多種運動!
多元化刺激肌肉神經發展,
重點在於「開心快樂」參與運動!
#Rick教練...
Commentair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