競賽準備與表現心理學(上)
- Rick Chen
- 2021年6月2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-
第8章 競賽準備與表現心理學(上)
Kobe Bryant:
『當你進入這個區域,
一切事情發生都變慢了,
而你就是充滿自信。
當這個狀況發生時,
你真的不會試圖去聚焦於現在正在發生的事,
因為你可能下一秒就會失去它。
所有事都只化為一個聲音,你根本不會聽到,
或注意到其他......你只是試圖想活在當下,
不讓任何事情去打破這個節奏。』
這是Kobe對自己『覺醒』的詮釋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一個人生理活動及心理激活的綜合狀態。
時常不同的程度存在於個體當中,
其強度最高時所呈現的高度興奮或瘋狂狀態。
生理測量如-
✅心跳率
✅洗壓
✅腦電圖(EEG)
✅肌電圖(EMG)
✅兒茶酚胺量的指標變化
✅由運動員以自陳式評估覺醒程度。
ex:
心理『興奮』的運動員,會經歷心理強烈被激發,
擁有正面思考與強烈的控制欲。
反之,覺醒程度較低者,心理層面刺激少,
容易感受到無聊乏味及分心。
是覺醒的一個子類別,
焦慮是伴隨著身體的激發或覺醒的一種緊張焦急、
不安、擔心、憂慮與恐懼的『自覺負面感知』的情緒狀態。
📌認知焦慮:
個體對情境有負面知覺才產生的反應狀態。
ex:
這個球場環境好空間感太遼闊,我等等投籃一定投不好。
📌身體焦慮:
顯示身體症狀例如肌肉緊張、心跳過快及胃部不適。
ex:
比賽前一定要跑一次廁所。
📌狀態焦慮:
主觀的知覺到恐懼與不安與不確定性,
伴隨著自律及自主神經系統的內分泌活動增加狀態。
對運動表現有正面也有負面影響,
主要看球員的技能水準、性格及要執行的任務複雜度。
ex:
在死亡之組,我們勝算一定很小。
📌特質焦慮:
人們將無危險的感知環境,
視為威脅的概率相關的人格變相或後天的個性。
主要影響個體適當覺醒程度。
容易把注意力分散於與任務無關的認知上,
例如:失敗的人法,災難,
或自我意識導向的關注。
容易有較高的『抗壓性』。
ex:
這關鍵的一球,戰術真的要做給我嗎?
我真的能投進嗎?這壓力好大。
📌惡性壓力:
對壓力源感知是負面的,產生痛苦焦慮。
📌優質壓力:
對壓力源感知包括,積極的精神能量和生理覺醒。
這章節!
讓我想像到大學時DV3x3對成大那場的自己!
讓我想到對上日本隊那場的自己!
原來這種感覺叫覺醒......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