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氧訓練!
- Rick Chen
- 2021年6月2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肌力與體能 第6章 讀書筆記📒
-有氧短期反應-
a.心血管反應
📔心輸出量從安靜到高原狀態,
約安靜時的4倍。
📔每跳輸出量=心跳從左心室射出的血量。
📔決定『每跳輸出量』的大小由 『心舒張末期容積』與『兒茶紛胺作用』兩種生理機制決定。
📔每次運動從開始到高原狀態,約在運動者的最大攝氧量的40%~50%左右。
📔研究指出,靜態生活大學生平均『最大每跳輸出量』
男生:100~120ml {訓練後] 150~160 ml
女生:75~90ml [訓練後] 100~110 ml
📔運動前的『預期性心跳率上升』只要由反射機制或交感神經系統刺激導致。
b攝氧量
有氧運動中,工作肌群的『需氧量』與工作肌群的大小、代謝的效率、運動強度有值接相關。
最大攝氧量語體能有相關。
c,血壓
📔正常安靜時範圍:收縮壓110~139 mmhg / 60~89 mmhg
📔有氧高原狀態中:收縮壓 220~260 mmhg / 舒張壓-保持安靜水平或略為降低。
d.局部循環控制
📔調控局部血流的主要機制:血管收縮/血管擴張
📔安靜時,骨骼肌的血流只佔『心輸出量』的15%~20%,在激烈運動中可提高至90%
e.呼吸反應
📔每分換氣量=有氧運動中提供肺泡適宜的氣體濃度。
📔每分換氣量的增加,主要來自於『呼吸深度的增加』和『呼吸頻率的增加』或兩者都有。
📔在高強度的運動中,呼吸的美分換氣量的上升與攝氧量開始不成正比,上升程度變成與血中的乳酸鹽同步。
📔肺泡=呼吸時,空氣進入肺系統的功能單位。
📔解剖死腔=呼吸道中,沒有氣體交換功能的部位。(鼻子,口,氣管,之氣管,小支氣管等)
📔生理死腔=肺泡無法做氣體交換功能的空間。(健康的人,肺泡都有交換氣體的功能)
📔慢性疾病使生理死腔增大到解剖死腔的10倍!
短期有氧運動可造成:
✅心輸出量
✅每跳輸出量
✅心跳率
✅攝氧量
✅收縮壓
✅運動肌群血流上升
✅舒張壓下降
Comments